污水處理廠
壹、污水處理廠流程
本計畫污水處理廠平均日處理量為156,800CMD,共分四期興建,每一期之處理量為39,200 CMD。採用三級處理流程(如圖1.1),將污水處理達優於放流水標準後(如表1.1),排放之新街溪。

污水處理廠處理流程



污水處進出流水質
項目
BOD5
SS
T-N
T-P
進流水質 180 180 40 5
放流水質 20 20 去除率≧30%
註1:放流水標準為BOD5<30 mg/L;SS<30mg/L; T-N與T-P:無要求(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22 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署水字第 1030005842 號令修正發布)

貳、相關詞彙

生化需氧量 (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 BOD5 )
生化需氧量係指水中易受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質,在某特定時間及溫度下,被微生物的分解氧化作用所消耗的氧量。生化需氧量可表示水中生物可分解的有機物含量,間接也表示了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

懸浮固體 ( Suspended solids , SS )
懸浮固體係指水中會因攪動或流動而呈懸浮狀態之有機或無機性顆粒。懸浮固體會阻礙光在水中的穿透,其對水中生物影響與濁度相類似;懸浮固體若沉積於河床,則會阻礙水流,若沉積於水庫庫區,則可能減少水庫的蓄水空間。

總氮(T-N)
為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凱氏氮(凱氏氮為氨氮與總有機氮之和)之總和。水中的總氮含量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測定有助於評價水體被污染和自凈狀況。地表水中氮、磷物質超標時,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長旺盛,出現富營養化狀態。

總磷(T-P)
為水中之營養鹽的含量,含量愈多則水中生物、細菌生長茂盛,水質較不乾淨,反之,含量愈少則水質較為乾淨。地表水中氮、磷物質超標時,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長旺盛,出現富營養化狀態。

初級處理
利用物理方法分離、去除水中大量懸浮固體、油脂及少量之膠體、溶解固體與生化需氧量;通常為廢(污)水處理之最先處理程序。

二級處理
經初級處理後的廢(污)水之後續處理,以去除溶解性、膠狀性之有機物為目的;包括滴濾池法、活性污泥法及旋轉生物盤接觸法等生物處理法。

活性污泥法
一種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以廢水和活性污泥(微生物)之混合物攪拌和曝氣,活性污泥藉著沉澱作用從處理過的廢水(混合液體)中被分離出,廢棄、再處理或視於需要而迴流。

三級處理
直接以物理或化學等程序處理,已獲得良好的水質。目的包括去除氮與磷優氧物質暨處理水再利用。

汙泥處理
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之污泥,含水率約96~99.5%,由於含有多量的有機物,放置後容易腐敗散發臭味。污泥處理凱減少污泥容積及水分,使污泥達到安定化並合乎衛生。